更新时间:2021-02-23 15:12:03点击:
大气的校门
孩子教育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而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对于参加完中考的学生而言,结合学生的中考成绩,选择一所合适的高水平高中显得至关重要。在教育评价标准改革和家长认知观念进步的双重背景下,对一所高中办学水平的评价,不再像过去一样简单停留在以升学率、高分层等为标准,“从入口看出口”也成为一个同等重要的评判标准。对于地域内普通高中而言,显著实现低进高出,往往能使学校收获家长和学子们的格外青睐。连源三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低进高出,创造教育传奇
在2020年的高考中,涟源三中的文理科第一名,在进校时分列全市1907名和1762名。这样的入学成绩,在全市看来显然并不靠前,而最终却双双夺得该校高考文理科的桂冠,这不得不说是学校办学能力所创造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低进高出的奇迹,在涟源三中并非个案,而是作为一种整体趋势,在当地教育界形成一种可喜的教育现象。经过三年磨砺,在2020年高考中,昔日中考成绩全市排名1200名后的三中学子,有32人上一本线,95人上二本线。其中排名4033名的肖雨之考上了体育专业一本,排名5467名的曾露熹上了音乐专业二本,特别可圈可点的是,强化小班有28人上一本文化线,再次书写了涟源三中“低进高出、弱进特出”的教育传奇。
思路决定出路。作为一所普通高中,涟源三中在生源、师资等各方面办学基础,与当地知名高中相比存在显著差距。在此形势下,该校将拼高考、战学考,确立为学校两大攻坚战,激发潜能,科学备战,勇创高考学考佳绩。
激发潜能,全力冲刺高考
注重实效,精细培养,群策群力拼高考。在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在管理举措上下狠功夫。
文化生与特长生的培养齐头并进,优生与潜能生培养两头兼顾。高三下学期,该校在原来班级建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体育、艺术两个文化辅导冲刺班,从一二年级任课教师中选拔优秀的老师授课,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培养;选出理科前7名单独组班冲刺600分;各班对有望上二本的潜能学生进行补弱辅导。
实行包班包人负责制,实施4113工程。班主任全天陪伴、全面负责、全面协调;年级行政人员蹲点到班,做到每周进班做一次励志演,每天到班听一节课,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每人包干一个问题学生;任课教师每人负责提升潜能生中3个以上弱科学生。从2020年6月开始,全体行政人员到高三听课并指导复习,一周听课最多的达35节,最少的也有15节。
高考200天冲刺誓师大会
细化管理,通力迎战学考
及早谋划,细化举措,通力合作战学考。2019年的学考,创造了学校历史上最好成绩,主要归功于学校强有力的措施和精细化的管理。
目标明确,分工具体,责任到人,对学困生实施精准扶贫。学校根据总体目标,将正考合格率指标分解到各个班;蹲点行政作负年级主体责任,班主任负班级主体责任,任课老师负学科主体责任;为了确保每一个弱科学生合格,由行政领导、任课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
实施全方位管理,奖惩措施到位,执行力强。教学管理实行月考、周考制、蹲点行政随堂听课制、早晚坐班轮换制、月考总结分析奖励制;学生管理实行上课定期考勤考纪制、早晚自习前加班读书气氛专项检查制。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秉持初心的办学探索没有终点。不断创新突破的三中人,以低进高出的办学实绩为最大鼓舞,勠力同心,奋进在谋求更大突破的新征程。(张健 谭幸辉 谭文华 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