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6-10 16:12:19点击:
我叫张欣,来自东北空管局工程建设指挥部,转眼已经工作30个年头。没有轰轰烈烈与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对工作的热爱始终如一,爱岗敬业、克己奉公,怀揣着敬畏之心迎接每一次岗位的转换。如今虽已没有桃李年华的无所畏惧,大胆追逐,却多了些许天命之年实现自我、创造自我的勇气和能力。
初出茅庐到业务骨干
1992年,刚参加工作的我从事着管制员的眼睛(雷达)和耳朵(甚高频)的保障工作,第一次参与的科研项目AlENIA雷达话筒国产化产品替代,便获得了东北管理局科学进步奖,这次成绩给了我莫大鼓励,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学习,很快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那时,儿子刚满周岁,而我所从事的设备保障工作涉及的点多、面广、线长,作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经常出差到吉林、内蒙等地VHF遥控台排除设备故障,学习业务、出差排故、加班加点成为工作常态,儿子耳濡目染,很小就养成了独立、好学、善解人意的性格,我在工作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激励着他健康地成长。
踏实勤勉与儿子共成长
2009年,我投入到民航局十二五重点工程“沈阳区域管制中心”的建设中,彼时,儿子初三,正是冲刺中考的关键期,我没有太多时间督促他学习,只能在精神上支持和鼓励。在区管中心建设中我完成了《技术设计方案》两章14节,内容涵盖安防、广播、GPS、培训教学等系统,方案累计9万余字,绘制设计图70多张,编制工程档案161卷。这段时间我通常白天忙工作,晚上还要把资料带回家修改。这时,身旁总是有儿子挑灯夜读的陪伴,我俩就是这样比学赶帮超,一起经历,共同成长。付出就有收获,区管工程完美收官后,我获得了东北空管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儿子也以优异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我俩都给自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大概是受了我的影响,儿子从小就立志读取民航院校,2018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东北空管局管制队伍的一份子,我依旧忙碌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参加了民航十三五重点工程“运行管理中心流量管理系统配套设施”和“全国流量管理系统东北地区数据引接弱电工程”的建设,并做为空管中心空管备用自动化系统功能升级、气象设备测试培训平台等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人员攻坚克难,完成一项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并将在工程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撰写成多篇论文,发表在业内重点刊物。 儿子也通过努力,成长为一名放单管制员,他说:“屏幕上的雷达标牌虽小,背后承载的却是无数个家庭,我的职责是守护他们的安全,保障每一架航班的平安起落,手握小小话筒,守卫万里蓝天”。
初心不改携手同进步
如今已到知天命的年龄,我依然不愿放慢前进的脚步,做为有着1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始终践行着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配合组织开展“三个敬畏”“纪律在身边”主题教育活动。在东北空管局党委巡察工作期间,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得到了东北空管局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作为支部党小组长,积极参加指挥部党委党建“+”品牌系列活动,参加“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微视频大赛”;参与完成《空管工程建设指挥部宣传文化工作回顾》书刊。2019年至今,在中国交通部网站、中国民航网等业内主流媒体上发表工程建设新闻报道70余篇,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空管工程建设者的精神风貌,将党建工作和工程建设有机相融合,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转化为建设高质量工程项目的强大动力。儿子也在努力追赶着我前进的脚步,加入到竞选民航空管局青年形象大使的行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大地,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爱人每天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全副武装地做着国际航班经停沈阳的入境防控工作,坚守在管制岗位的儿子为一架架医疗包机保驾护航,我参与的东北供电设施改造工程是东北空管局第一个复工复产的项目,我也是将此信息报道在主流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员,我的小家更被东北空管局授予“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作为一个民航三口之家,我们将继续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将这份对民航事业的执着和热爱绵延传承。